小學生用一張面部打印照片就能打開快遞柜的“豐巢智能柜”事件,人臉識別安全風險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兩會期間,委員代表建議規范人臉識別應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確保安全底線。
前沿的聲紋識別科技已獲學界、業界嚴謹論證,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實施了《移動金融基于聲紋識別的安全應用技術規范(標準編號:JR/T 0164-2018)》,意味著聲紋識別將作為可靠認證手段應用于金融領域的重要場景。
近幾年,精裝房規模年增長率保持在40%-60%之間,配套的產品市場也是隨之增長,智能家居、智能門鎖的配套率逐漸增加,讓智能安防行業成為很是收益的行業之一。
今年春運,廣州火車站地鐵在春運期間應用人臉識別,與派出所聯手治理“黃牛”問題,提前把黃牛人員的臉孔錄入人臉識別系統,當他們進入車站范圍,自動識別提醒,工作人員配合巡邏和定點清除,讓“黃牛”幾乎絕跡。
根據研究報告數據預計,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到2024年為79億美元,在預測期內(2019-2024年)將以16.6%的復合年增長率進行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 未來五年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保持 23%的平均復合增長速度,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在新基建的浪潮之下,安防行業正加速駛入智能化快車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擴寬了智能安防市場的應用邊界,非接觸、全天候、高速的智能測溫通行產品成為樓宇、園區、社區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必備品。新基建的加速入局,給智能安防帶來了強勁動能,迎來行業格局重塑的發展機遇。
2020年智能鎖的發展狀況,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極大的好轉。就全年情況來看,智能鎖行業經歷了沉淀和規范,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會迎來新的爆發期。企業需要重點投入產品技術研發,做好產品生產和服務。
2020年5月1日已實施的,《公共安全指紋識別應用驗證算法性能評測方法》國家標準,規定了公共安全指紋識別應用中指紋驗證算法性能評測的測試庫建庫準則、接口要求、測試方法和評價方法。適用于公共安全指紋識別應用中指紋驗證算法的性能測試與評價。
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表示,支持構建基于商用密碼、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的網絡身份認證體系。
人臉識別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各個行業普及使用,如刷臉支付、人臉識別測溫、人臉識別門禁、刷臉打卡等。近日,《2021人臉識別行業白皮書》發布,深度剖析人工智能發展狀況。
真地人臉識別測溫機CWT1,支持免接觸刷臉測溫、刷臉打卡、刷臉識別身份通行等功能,是企業加強防控管理的優選產品。下文我們來了解真地人臉識別測溫機的測溫、考勤、門禁功能,讓客戶能夠更加了解真地人臉識別測溫機。
全國政協委員馬進先生在兩會提出,盡快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制定相關管理辦法的建議,讓人臉識別監管做到有法可依。因為人臉識別技術越來越普及,但安全性參差不齊,才會引起人們對人臉識別系統應用安全性的高度關注。
紅外熱成像市場在亞太地區呈現顯著增長,主要是因為軍事和國防部門的現代化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政府鼓勵措施。同時電子、半導體和汽車領域等工業領域,對紅外熱成像系統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將大大推動亞太地區紅外成像市場的增長。
按照2019年的營收排名,2019年在全球安防TOP50榜單中,中國安防企業占了19家,占比36%,是入圍最多的國家,由此可以得知,隨著國內安防行業集中度加強,中國企業引領全球安防市場。
隨著人臉識別、手掌識別、虹膜識別等非接觸生物識別技術的深入應用,成為了當下智能門禁系統的主流技術,豐富了智能門禁系統在更多場景的應用。 新冠疫情的爆發,為避免冠狀病毒傳播,面部識別、虹膜識別和語音識別等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的需求迎來暴漲。